当前位置: 首页 > imtoken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15
点击次数: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 文 马腾飞 摄影】10月1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作为河南省民航骨干企业,中豫航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柳建民介绍,公司从“空中丝路”新拓展、航空产业新生态、低空经济新动能三方面发力,为河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贡献航空力量。
做强“空中丝路”,
双枢纽模式链接全球
建设“空中丝路”,是河南抢抓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并对中欧产业链稳定畅通起到重要作用。
柳建民介绍,中豫航空集团拓展“双枢纽”合作,推动“空中丝路”从“枢纽通道”向“开放平台”升级。
卢森堡货航常态化运营以郑州为中心的8条洲际货运航线,截至今年9月底,在郑货运量10.52万吨,占郑州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22.9%。中原龙浩航空在郑货运量连续两年翻番,2024年突破13万吨,成为郑州枢纽建设的“生力军”,“双货航”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4月,《中马联合声明》明确,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中豫航空集团加快推进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加密两地货运航线,今年前8个月货运量是去年全年的5倍,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已与沙特、埃塞俄比亚等达成合作意向,一个辐射东盟、连接中东、通达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双枢纽”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柳建民提出,目前,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单体货库面积和货邮保障能力位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全球前10的货运航司已有8家落户郑州,年货邮吞吐量跃居全球35强,国际货量全国第5,打通了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网络,为我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航空产业集群,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中豫航空集团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航空产业生态圈。
首先,打造“研发—制造—运营—保障”的航空模拟仿真全链条集群。
中豫航空集团引育北京东方瑞丰、西安飞宇等专精特新企业,成立河南先进航空仿真技术产业研究院,攻克“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的B737机型D级模拟机获民航局最高等级认证。与法国希眉罗集团合资成立了全国首家模拟机技术服务公司和模拟机资产管理公司,落地了全国模拟机经营性租赁“首单”和跨境“首单”。多领域推进与中国商飞的合作,积极融入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其次,构建航空金融新生态。
中豫航空集团设立全省首家飞机租赁公司、航空设备租赁公司,完成我省首单跨境飞机租赁;发行河南首支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获批全省首只QFLP基金,资本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通航产业全面起势
在低空经济方面,中豫航空集团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率先布局,系统谋划,打造河南低空经济“新龙头”,推动我省低空经济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中国飞龙是经民航局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地方通用航空,是我国机队规模最大、作业范围最广、专业性最强的通航公司之一。通过增资控股中国飞龙,已经将其总部迁至郑州。
此外,中豫航空集团组建河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构建“有人机+无人机”双轮驱动、“应急救援+城市治理+智慧农业”多元应用格局,大中型无人机机队达53架。率先完成省内无人机物流首飞,常态化开展农林植保、环保巡检、应急救援等作业,累计开展农林植保作业310万亩,“十四五”期末通航年作业量达3.3万小时。登封少林机场、洛阳伊滨机场相继开航,上街机场升级改造全面启动,“一主五副六群”通用机场体系正加快形成。
柳建民表示,中豫航空集团已设立2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成功引入航空时代飞鹏中大型无人机整机生产制造项目,初步形成“运营+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责任编辑:董萍萍 )imtoken@163.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12-2025 imtoken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粤ICP备156489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