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imtoken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涉及国家级零碳园区的组织申报。根据《通知》,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本地区有关部门推荐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通知》附件还包含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基本条件、申报书大纲、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等文件。
何为零碳园区?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有关条件的园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
黄淮实验室主任助理、环境污染防治与碳中和先进技术研究团队特聘研究员张敬申博士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有数据显示,超过2500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贡献全国50%以上工业产值和碳排放,此次发布的《通知》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各地区推荐园区数量不超过2个,于8月22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建设方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从新能源发展角度观察,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将以园区用能为核心数据。”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姚峰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结合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统筹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最大限度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实现微网条件下的绿色电力系统良性运行。《通知》为当前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破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显示,单位能耗碳排放是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是园区验收评估的首要条件。
有专家表示,我国园区数量众多,各类园区体量规模、产业结构、用能特点差异较大,“零碳/近零碳”标准难以统一。《通知》创新提出“单位能耗碳排放”(即园区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引导园区在保障企业发展和用能的前提下,通过努力使碳排放达到“近零”水平。
在姚峰看来,实现零碳园区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除了电力等能源外,还涉及冷、热、气、水、暖等项目,需要综合考虑综合能源和技术在不同场景发挥最好的作用,需要在大电网和微网间建立灵活的体制机制保障,这样才能让零碳园区模式高质量发展。
《通知》特别谈到零碳园区建设资金的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此外,《通知》还要求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张敬申认为,《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工业绿色转型进入实操阶段,通过“技术+制度+资金”组合拳,推动园区从高碳向零碳跃迁,为全球工业脱碳提供中国方案?;通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探索“以绿制绿”模式,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责任编辑:郭健东 )imtoken@163.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12-2025 imtoken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粤ICP备1564894-1号